欢迎访问北单实体店微信:200833335

足球赛事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北单体育资讯 > 北单头条资讯

北单头条资讯

华东政法大学五学生起诉猎豹移动,两年后胜诉获赔 700 元

发布时间:2025-07-16 17:01 北单头条资讯 作者:
2年前,华东政法大学五位大二学生组队“灭霸美少女队”参加第四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以“灭金山毒霸的霸”为名,起诉捆绑软件网络侵权。2年后的今天...

两年前,华东政法大学的五位大二学生联合组建了名为“灭霸美少女队”的队伍,参与了第四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他们以“终结金山毒霸之霸权”为主题,对金山毒霸软件的开发和运营主体提起了针对捆绑软件网络侵权的诉讼。

两年后的此刻,那个起初的竞赛项目,得益于五位大学生的执着与坚定,最终得以圆满落幕。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被告向原告赔偿了700元。

尽管这笔赔偿金额并不大,然而在五位大学生的眼中,他们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经历——对于政法大学的学生们——尤其是那些未来可能成为法官或律师的学生们——显得尤为宝贵。

李明芮队长如今回顾整个诉讼历程,她表示,最终的成功判决使得她们在捍卫公众权益的道路上,拥有了更充足的信心和更强的意志。

“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由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小城律师事务所与松江司法局联合举办,是一项针对法学院学生的实践性竞赛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积极参与。

2018年的岁末,知识产权学院二年级的李明芮、李芊芊、奚紫菁、刘俪以及国际金融法律学院的马平川同学,共同组成了一个团队,投身于第五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的竞技之中。

用什么诉讼来参赛,是5位大学生最纠结的。

在选题过程中,大家普遍关注的是那些具有可诉性和价值的民生焦点问题。同时,“小城杯”赛事规定参赛者需以个人名义发起具有公益性的诉讼,并且要求每个参赛项目必须是实际发起的诉讼。

刘俪同学有过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当她尝试在猎豹移动的官方网站上下载金山毒霸软件时,却意外地被安装了猎豹的“护眼大师”和“软件管家”两款附加软件。这些附加软件不仅消耗了电脑的大量内存,降低了电脑的运行效率,而且频繁弹出广告,极大地影响了她学习和上网的体验。

下载某款软件并安装完毕后,电脑上会自动安装一些杂乱无章的附加软件。许多人普遍认为这种现象是行业中的常规做法。

这个案例是否有意义,并且具有广泛性?

为此,队员们精心编制了一份《关于难以卸载计算机软件的调查问卷》,并成功收集了接近200位参与者的宝贵数据。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坦陈曾遭遇卸载计算机软件时的困难,或面临卸载时设置的种种障碍,这一情况在市场上相当普遍。

在调研过程中,她们注意到,许多知名品牌的软件常常面临难以卸载的问题,这一现象尤为常见于游戏、浏览器、视频播放器、杀毒以及办公类软件等领域。

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难以卸载的软件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导致电子设备运行缓慢,存储空间显著减少。

然而,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对主动维权持消极态度,他们中的大多数会选择联系客服,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向下载平台提出投诉。真正借助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和工商部门来维护自身权益的人却为数不多。

而且,那些寻求过帮助的人大多并未实现他们所期望的成果;即便问题得到了解决,他们仍觉得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调查结果显示,大家的看法得到了巩固,这无疑是一个出色的公益诉讼案例。

因此,该团队选择将李明芮作为自然人,以在下载金山毒霸软件过程中未得到关于捆绑安装其他软件的明确告知,该行为侵犯了其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为由,向长宁法院提起对猎豹移动的诉讼。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指出,本案的核心争议集中在:金山毒霸软件是否实施了与其他软件的捆绑安装?若确实存在捆绑安装,这是否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经审查双方陈述及核实相关证据,法院在首次审理中判定,“护眼模式”和“软件管家”均具有作为独立终端软件的属性,并非金山毒霸软件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且具备捆绑软件的典型特征。

长宁法院对原告的部分诉讼请求给予了支持,并在今年的5月22日下达了初步判决,判决结果显示:被告需向原告小李支付赔偿金500元,其中包含交通费用344.8元。

被告不服判决,上诉至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金山毒霸今日热点怎么删除_金山毒霸的热点新闻如何去除_金山毒霸热点头条

在二审阶段,李明芮注意到金山毒霸对捆绑软件进行了调整,用户在下载和安装过程中有权自行决定是否安装“护眼模式”和“软件管家”,对此表示愿意接受和解。

最终,猎豹移动决定在法院一审判决确定的赔偿金额之上追加200元,使得总赔偿额达到700元。到了8月28日,这起案件通过调解方式得以圆满解决。

当年参赛队因为复赛答辩当天,该案未立案而没有获得入围资格。

尽管未能进入最终的决赛,大家依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不懈地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而努力奋斗。

李明芮表示,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成功通过私人诉讼途径捍卫了公共利益,这一成果令人欣慰。尽管这场诉讼看似只是个人行为,但它实际上牵动着众多消费者的切身权益。

该团队历经两年,从发现疑点、开展问卷调查、启动诉讼程序,直至案件被正式受理、收集相关证据、参与法庭审理,最终完成案件审理。

在诉讼的历程中,学生们最深有感触的是,作为普通的公民,在自身权益遭受损害时,若以个人名义进行维权,往往会导致利益上的严重不均。

此次我们所讨论的捆绑软件问题,消费者的权益确实遭受了损害。然而,若要追究到底,所需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实在高昂,所获得的赔偿相对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再者,大多数人既没有能力,也缺乏勇气去与那些拥有专业团队的大企业进行对抗。

李明芮认为,众人集体发起公益诉讼。纵然身为法学院的学生,专业能力不敢妄谈,但至少对相关领域有所了解,且具备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来捍卫公众权益。能亲自成为诉讼一方,对法学学子而言,这样的实践机遇实属难得。

在一审应诉阶段,李明芮因为证据整理不够完善,导致缺少了一页关键证据,在法庭上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加之对诉讼程序的不熟悉,她常常不敢轻易在法庭上发言,险些错失了质证的机会。

在第二次审判过程中,我们借鉴了之前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充分的庭前准备,因此在庭审中显得更加自信。

这次诉讼让我们不仅对网络庭审,以及民事诉讼的流程有了深入的认识,而且深刻感受到了作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艰辛。我们坚信,这次的经历将对我们的未来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

李明芮及其团队在赢得最终胜利之际,心中最感激的便是赛事的志愿者,那位指导律师朱言超。在过去的近两年里,朱言超始终如一地陪伴左右,特别是在早期证据搜集阶段,他的援助极大地弥补了队员们实践经验的不足。而在后续阶段,他总能提出新颖的观点,成为了大家信赖的良师益友。

5位队员今年大四了,即将毕业,她们都选择了读研继续深造。

超过九成的调查对象在给予应用程序权限时持谨慎态度,而超过三成的调查对象对精准投放的广告表示出厌恶情绪。

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组委会与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联合举办的“App安全意识调查”结果近期在京揭晓。调查问卷报告指出,高达近九成(88.5%)的受访者对App请求手机权限的行为持理性态度,并对此进行审慎考虑,谨慎地赋予相应权限。

程多福,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组长,透露称,该次调查于9月4日至10日期间,通过网络平台向广大公众派发了关于App安全意识保护的调查问卷,最终收集到的有效问卷数量达到了32万份以上。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四成(49.7%)的用户在首次开启或升级应用时,会认真阅读弹出的隐私保护条款,而另外约三成(29.9%)的用户则偶尔会进行简要的查看。

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谈及陪伴孩子上网的情况,有44.6%的受访者主动开启了家长控制功能,或是激活了应用内专为青少年设置的防护模式;此外,还有40.4%的受访者留意过应用的隐私政策,以确认其中是否涵盖了针对未成年人的信息保护条款。

关于应用软件的定向广告推送,超过六成用户表示能够接受。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期望应用软件能更加了解用户,希望其推荐内容更加精确。然而,也有三成多的人对此感到强烈不适,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仿佛被偷窥或窃听。

长时间未使用的应用账户,有44.4%的受访者选择先解除绑定并注销,随后再删除该应用;42.5%的受访者则直接卸载并删除应用;而13.1%的受访者则对此置之不理。

报告指出,多数受访者均赞同政府应采取行动,这包括增强监管部门的处罚强度(77.8%)、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制定(72.2%)、不断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70.3%),以及加速标准的制定、推广及认证进程(52.7%)。在日常生活中,受访者普遍认为有必要搭建一个违规应用程序信息查询平台(占比74.9%),提升应用商店的风险提示功能(占比62.8%),以及加大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占比55%)。

程多福指出,总体而言,受访者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正逐渐提升,且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更有效地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