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建公营暖人心!双堰街道星秀社区老年食堂获老人盛赞
公建民营散发着市场的活力,与之相对,公建公营则洋溢着公益的温馨。位于金北社区一公里之遥的双堰街道星秀社区,食堂内饭菜香气四溢,就餐人群络绎不绝,队伍蜿蜒如龙。市民乐应华手持餐盘,寻得一个空位坐下,开始享用午餐。对于这位82岁高龄的老人来说,每天到社区食堂用餐,已经成为了他坚定不移的习惯。家中独我一人,烹饪一餐可享用两日,而此处每日菜品丰富多样,最多时能摆上八道佳肴,非常适合老年人的口味。我们牙齿不便,食堂的工作人员更是细心地将菜肴切得细碎,地面还铺设了防滑垫,想得十分周到。对于食堂的服务与质量,老人们纷纷赞叹不已。
双堰街道星秀社区老年食堂里,老人们在吃午餐。
这里作为“公建公营”的典范,场地设于双堰街道星秀社区,厨师由社区合作社选聘,提供的各式美食深受老年人和市民的喜爱,自开业以来,每日接待的客流便达到上百人次。
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的公共建筑,民众通过他们的选择为我们投下了信任票,这给了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织金县民政局民政事务服务中心的主任王丽娜表示,为了确保食堂能够稳固发展、活力充沛,县民政局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老年食堂的水电费用按照居民标准收取,税费也相应得到了减免;运营超过三个月的食堂,每位就餐的老年人每餐将获得2元的补助,每日可享受两餐补贴。
双堰街道星秀社区老年食堂里,老人们在吃午餐。
民政局的数据表明,全县的10家老年食堂至今已接待了超过4万人次就餐者,其中80%为60岁以上的老人。王丽娜表示,未来我们将对现有经验进行总结,致力于提高老年食堂的服务水平。同时,我们将改进市场运营策略,增强其市场影响力,并打造市场化、品牌化的运营模式,以支持老年食堂的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老年群体及就餐大众。
记者手记:老年食堂里的民生温度
步入织金县的老年食堂,一股温馨的幸福感便会扑面而来。在金北社区,张礼老人仅需6元就能品尝到四菜一汤以及水果;而在双堰街道,乐应华老人每日都会准时赴约,享受那“舌尖上的约定”。这些生动的画面,正是织金县成功解决老年就餐问题的生动写照。
“公建民营”与“公建公营”两种并行模式,蕴含着对民生工程的精巧构思。政府负责搭建平台,企业则负责表演,这样一来,6元餐标得以成为日常,同时,通过多样化的经营手段,食堂也变得生机勃勃——从酒水销售到烧烤夜市,市场的活力为公益项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星秀社区食堂,那些切得细碎的菜肴和铺设的防滑垫,更是彰显了公益精神中那份细致入微的关怀。
政策扶持的细致入微同样至关重要: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的优惠、税收减免措施、每人每餐提供的2元补贴,为食堂的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日平均近百人的用餐人数,正是老人们用他们的选择所投出的信任之票。
老年食堂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还构建了一个社交的场所。在餐盘相互碰撞的声响中,蕴含着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尊严和温馨。织金县的实践表明,这样的民生工程既需要政府提供坚实的保障,又需市场发挥其灵活性,只有两者相互融合,才能烹制出最合口味的“幸福佳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翟培声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