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将至!历届世界杯决赛情况如何?
#世界杯#
朋友们好,我是图述数说,一个喜欢做地图的小微UP主。
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即将迎来巅峰对决——阿根廷与法国的巅峰之战,这是世界杯历史上的第22场决赛。回首往昔,每一届世界杯的决赛都有哪些国家参与?它们又是在哪些场馆举办的呢?如今,这些参赛国又处于何种境地呢?
一、1930乌拉圭世界杯
乌拉圭曾率先承办世界杯赛事,然而需留意的是,乌拉圭仅为简称,其完整国名为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这一名称源于该国位于乌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的东部沿岸。
首届世界杯并未设立预选赛环节,而是采取了邀请制。作为东道主的乌拉圭,在决赛中与邻近的阿根廷相遇,并在蒙得维的亚的世纪球场以4比2的比分取得了胜利。这个体育场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乌拉圭宪法颁布一百周年而设立,至今它依然是乌拉圭国家队的主场。
阿根廷在决赛中仍被誉为全球较为富有的国家之一,然而,短短一个月后,国内便爆发了政变,军政府接管政权,开启了那段臭名昭著的十年时期。同时,1929年的全球大萧条也对阿根廷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导致其长期陷入停滞,时至今日,仍未恢复元气。
二、1934意大利世界杯
第二届世界杯赛事在意大利这片南欧土地上盛大开幕,作为东道主的意大利王国表现优异,成功晋级决赛。在这场巅峰对决中,他们将对阵来自中欧的捷克斯洛伐克。值得一提的是,这将是君主制国家与共和制国家之间的首次交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比赛举办地位于罗马北部,为国家体育场;在常规比赛时间内,意大利队成功将比分追平;紧接着,在加时赛中,博洛尼亚队的球员斯基亚维奥打入了一球,从而决定了比赛的胜利。
国家体育场于20世纪50年代遭到拆除,随后在原地新建了弗拉米尼奥体育场。然而,该体育场如今已年久失修,加之缺乏维护资金,其翻新工程至今未能启动。
三、1938法国世界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承办了第三届世界杯赛事,然而,他们却不幸地成为了历史上首位未能晋级决赛的东道主。决赛的对阵双方分别是意大利王国和匈牙利王国,这还是世界杯决赛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君主制国家之间的对决”。更巧的是,两国的领导人并非国王,意大利这边是墨索里尼,而匈牙利那边则是霍尔蒂。
科隆布奥林匹克体育场,位于原塞纳省(现称上塞纳省)的科隆布市,曾是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主场馆。然而,由于场地容量有限,决赛的观众人数仅有约4.5万,创下了世界杯决赛现场观众人数最少的一次记录。
科伦布奥林匹克体育场曾是法甲冠军球队、如今业余球队巴黎竞赛的常驻地,现更名为省立伊夫·迪马努瓦尔体育场,以纪念法国橄榄球运动员,该体育场产权属于上塞纳省,目前正进行改造,将变身曲棍球场,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2024年巴黎再次举办的奥运会。
四、1950巴西世界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奥运会与世界杯均暂停举办超过十年。巴西承担了战后首届世界杯的举办重任,那时巴西被称为巴西合众国,其首都亦位于里约热内卢。
马拉卡纳球场举办的决赛吸引了众多观众,其人数之多,刷新了世界杯历史上现场观众数量的记录。然而,作为东道主的巴西却在决赛中遭遇了败绩,这一结果令全国震惊。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他们甚至对球衣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了黄、绿、蓝三色作为主要色调,这一设计沿用至今。因此,他们获得了“金丝雀”的昵称。
五、1954瑞士世界杯
瑞士成为二战结束后第一个举办世界杯的欧洲国家,决赛的对阵双方是西德和匈牙利。西德的全名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现今的德国名称相同,但由于要和统一后的德国相区别,因此被称为西德;而当时的匈牙利全称为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成为首个挺进决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万克多夫球场位于伯尔尼市万克多夫区,这里见证了西德在决赛中实现惊天大逆转,被誉为“伯尔尼奇迹”。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伯尔尼在瑞士实际上扮演着首都的角色,是瑞士联邦委员会和联邦议会的所在地,但它并不被官方称为首都,而是被称作联邦城市。
鉴于瑞士与奥地利将于2008年联合举办欧洲足球锦标赛,故在21世纪初决定拆除万克多夫球场,并在该地重新建设了一个名称相同的球场,该球场在平日里主要作为瑞士超级联赛球队伯尔尼年轻人的比赛主场。
六、1958瑞典世界杯
瑞典王国独此一家,曾成功举办世界杯赛事,且一路闯入决赛,然而最终却败给了巴西队。这场胜利标志着共和制国家在决赛中首次击败了君主制国家。
决赛的举办地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北部的索尔纳市,具体是在卢桑达区内的卢桑达体育场。该体育场的容纳能力相对有限,决赛当天共有大约49737名观众亲临现场。值得注意的是,自那以后,每一届决赛的观众数量均未少于六万人。
卢桑达体育场见证了1995年的盛事,那里举办了第二届女足世界杯的决赛。在这场关键的比赛中,瑞典的邻邦挪威队以2比0的比分击败了德国队。
鉴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卢桑达体育场于2013年遭到拆除,而其原有职能则由位于一公里开外的友谊竞技场所接替。
七、1962智利世界杯
智利成为继乌拉圭和阿根廷之后,第三个承办世界杯的南美国家。在那次比赛中,卫冕冠军巴西队与来自欧洲的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队闯入了决赛。然而,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再也没有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重返世界杯决赛的舞台。这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似乎已经悄然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智利世界杯的决赛将在首都圣地亚哥的国家体育场举行,该体育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麓,吸引了超过六万名观众前来观战。
巴西队在落后一球的不利局面下,迅速扳平比分,进而实现反超,成为继意大利队之后,第二支成功卫冕世界杯的队伍。鉴于当时巴西刚刚完成迁都至巴西利亚,这一争议事件正在进行中,夺冠的消息对于稳定民心、增强国家凝聚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1966英格兰世界杯
英格兰,作为现代足球的摇篮,在1966年成功举办了世界杯赛事,并最终赢得了冠军,这无疑是对足球的一种回归。尽管如此,在决赛中发生的门线争议事件,时至今日依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96924名观众蜂拥而至老温布利球场,这一数字刷新了欧洲国家举办世界杯决赛时的观众人数记录,时至今日,这一纪录仍无人能破。
尽管(老)温布利球场已于2002年拆除,但其在原址上重建的同名体育场依旧存在,该体育场那庞大的拱形结构已成为伦敦的显著地标之一。
九、1970墨西哥世界杯
墨西哥合众国成为首个在北美洲举办世界杯的国家,在该届比赛中,巴西与意大利闯入决赛。值得注意的是,巴西在那时已更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而意大利早已转变为共和国。
决赛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阿兹特克球场举行,该球场见证了14至16世纪墨西哥的古老文明——阿兹特克,但最终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阿兹特克的首都特诺奇提特兰如今已被墨西哥城的地面所覆盖,深埋于地下。
十、1974西德世界杯
世界杯决赛通常会在东道国的首都或其周边地区举行,然而,1974年的西德世界杯却首次打破了这一传统做法。原因是西德的首都波恩,也就是贝多芬的故乡,仅仅是一座规模中等的城市。因此,决赛被安排在了德国最大的城市慕尼黑,具体地点是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在安联球场投入使用前,是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和慕尼黑1860足球俱乐部的传统主场。此外,它还曾作为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核心体育场。在那个时期,西德国家连续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和世界杯,这充分展现了其国力的强盛。
十一、1978阿根廷世界杯
1978年的阿根廷国家权力被军政府牢牢掌握,同时该国还发动了一场被称为“肮脏战争”的冲突,这场战争实质上是以暗杀和绑架为主要手段的。尽管这场战争被冠以“战争”之名,然而由于美国对此行动保持了沉默并给予了支持,因此当年的世界杯并未遭遇太多的反对和抵制。
荷兰队连续两次挺进决赛,然而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纪念碑球场,他们还是败给了阿根廷队,该球场是河床队的根据地。值得一提的是,“河床”这一名称是中文足球术语中一个广为人知的误译,实际上它应该被翻译为……
十二、1982西班牙世界杯
1982年举办的世界杯由完成民主化进程的西班牙负责承办,该国在佛朗哥时代被称为“西班牙国”,而在胡安·卡洛斯一世的领导下,它已转变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西班牙王国,即Reino de España。
在首都马德里的伯纳乌球场举行的决赛中,意大利队击败了西德队,成功第三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是意大利的荣耀,他们还成为了首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以王国和共和国两种不同政体身份赢得世界杯冠军的国家。
昔日伯纳乌球场刚刚增设了顶棚设施,但仅覆盖了三面看台区域。然而,现在的伯纳乌球场正迎来新一轮的改造升级,届时将安装一个采用非对称设计、全面覆盖整个体育场的全新金属材料顶棚。
十三、1986墨西哥世界杯
墨西哥荣膺全球首个两次举办世界杯的国家殊荣,阿兹特克球场亦成为首个两次举办世界杯决赛的体育场馆,且这一壮举仅相隔16年,未来恐怕难以再有球场能够重现这一壮举。
在阿兹特克球场,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一幕上演,那是1986年世界杯的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与英格兰展开激战,而他在此役还贡献了“世纪最佳进球”。
此后,马拉多纳率领球队接连战胜了欧洲的比利时与西德,最终成功捧起了大力神杯。那时,阿根廷正处于民主化的关键时期,恰逢双喜临门的喜悦时刻,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986和1987年连续两年实现了增长,这在阿根廷历史上颇为罕见,比如在2018至2020年间,其GDP则是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
十四、1990意大利世界杯
意大利承办了冷战终结之际的最后一届世界杯赛事,而作为冷战遗产的西德,在战胜了卫冕冠军阿根廷之后,成功第三次捧起了世界杯奖杯。紧接着,在夺冠的两个月后,该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一现象似乎暗示了一个规律:当一个国家在世界杯上夺冠之后,通常也会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显著的进步。
1990年世界杯的决赛选在了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这个体育场同样见证了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辉煌,而在日常,它则是罗马和拉齐奥两支球队共享的竞技之地。
十五、1994美国世界杯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直至1994年方才迎来首次举办世界杯的机会,这主要是因为足球运动在该国并未受到广泛欢迎。在北美地区,四大主要体育联盟所涉及的体育项目分别是橄榄球(NFL)、棒球(MLB)、篮球(NBA)以及冰球(NHL)。
美国挑选的世界杯决赛举办地颇具趣味,以往举办决赛的城市要么是国家的首都,要么是规模最大的城市,然而美国却独辟蹊径,选择了其国内第二大城市洛杉矶的玫瑰碗体育场。
这成为了历史上首次在常规比赛时间和加时赛阶段均未能攻破对方球门的决赛,最终巴西队依靠点球大战赢得了冠军奖杯,而身着蓝衣的巴乔则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去。
十六、1998法国世界杯
随着20世纪的尾声渐渐临近,法国在经历了60年的等待后,再度承担起举办世界杯的重任。然而,与第三共和国时期的议会制政体相比,如今的法国已经演变为半总统制,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在这种体制下,总统和总理可以分别来自不同的政党。以当时为例,总统一职由保卫共和联盟(即共和党的前身)的希拉克担任,而总理的位置则由社会党的若斯潘占据。
通常情况下,主办方会享有一定的便利条件。在这种形势下,首次挺进决赛阶段的法国队,在巴黎北郊的法兰西体育场与巴西队相遇,并最终成功夺冠。随后,队长德尚也接过了“高卢雄鸡”的教鞭,成为了该队的主教练。
十七、2002韩日世界杯
韩日世界杯标志着21世纪世界杯的开启,它开创了由两国携手举办世界杯的先河,同时也是亚洲国家首次承办这一盛事。此外,这届世界杯还创下了球场数量的新高,共有20座体育场被投入使用,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卡塔尔世界杯仅用了8座体育场。
首尔世界杯体育场见证了开幕战的盛大开启,而最终的决战则是在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的国际综合体育中心举行。巴西队由3R领衔,成功夺得了他们的第五个世界冠军头衔,也因此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时至今日仍被亲切地称为——“五星巴西”。
十八、2006德国世界杯
德国在2006年迎来了首次举办世界杯的荣耀,决赛选址于首都柏林,这座城市曾是东德的首都所在地。值得一提的是,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并非位于东柏林,而是坐落在西柏林。
最终之战中,齐达内与马特拉齐成为焦点,他们分别攻入一球。然而,一场冲突导致齐达内被红牌驱逐出场。十人应战的法国队最终在点球大战中败给了意大利。赛后,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名为“狂顶马特拉齐”的Flash小游戏,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十九、2010南非世界杯
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五十余个国家,然而直到2010年,世界杯才首次在这片土地上绽放。作为东道主的南非,其国家结构呈现多核心特征,行政中心比勒陀利亚、立法中心开普敦以及司法中心布隆方丹均被选为赛事举办地。不过,揭幕战与决赛却是在南非的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的足球城体育场进行。
决赛中再次上演了“君主制内战”,荷兰王国与西班牙王国展开激烈对决。经过一番激战,最终在加时赛中,伊涅斯塔成功打入一球,为西班牙赢得了胜利。这使得西班牙成为第八个荣获世界杯冠军的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荷兰虽三次挺进决赛却屡遭败绩,曾在南非设立过一小片殖民地;相较之下,西班牙并未在南非开展过殖民统治。或许,这便是他们最终夺得大力神杯的若干因素之一吧?(大误!)
二十、2014巴西世界杯
墨西哥、意大利、法国、德国以及巴西这五个国家曾两次承办世界杯赛事,巴西举办间隔最长,跨度高达64年,不过在这两次赛事中,他们均未成功夺冠,一次屈居亚军,另一次则沦为季军,连续在半决赛和三四名决赛中败北。
德国在马拉卡纳球场刷新了决赛参赛次数的纪录,达到了8次。格策的进球使得“日耳曼战车”成为了第一个在美洲大陆夺冠的欧洲足球队。此外,这一成就也让德国与意大利并列,共同拥有4次世界杯冠军的荣誉,仅次于巴西。
二十一、2018俄国世界杯
俄罗斯是独一所有举办过世界杯赛事的东欧国度,该国的决赛选址于莫斯科河畔的卢日尼基体育场,而“卢日尼基”这一名称寓意着“草原”,这是因为该体育场所在区域曾是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地带。
法国队与克罗地亚队在此役合计攻入6球,这一成绩与前四届世界杯决赛的总进球数相当,仅略逊于1958年瑞典世界杯决赛的进球数,当时巴西队以5比2击败了瑞典队。
卢日尼基球场始建于1956年,其初名中央列宁体育场。在该球场举行的首场比赛中,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代表队(简称РСФСР,非苏联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队(简称КНР)展开了一场友谊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俄罗斯队以一球的优势赢得了比赛。
二十二、2022卡塔尔世界杯
卡塔尔成功举办了历史上首次在西亚、中东地区以及阿拉伯国家举行的世界杯赛事,紧接着,几个小时后,上届冠军法国队以及由梅西领衔的阿根廷队将齐聚多哈北部的卢塞尔地标体育场,展开一场巅峰对决。
阿根廷在卢塞尔体育场完成了前两场小组赛、四分之一决赛以及半决赛的比拼,而法国队却未曾在此地亮相。考虑到现场阿根廷球迷的数量很可能超过了法国球迷,卢塞尔体育场似乎已渐渐演变成了一个“阿根廷的主场”。
预计观众人数将填满体育场的最高容纳量——高达88966人,这一数字超过了之前六届决赛的记录;在这样的喧嚣球场中,两支蓝色球队相遇,究竟会是“白色与天蓝色组合”更具优势,还是“法国队”技高一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