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粮丰全年稳!虽有挑战但稳产丰收殊为不易
夏粮丰,全年稳!
7月10日,2025年夏季,我国夏粮的“成绩单”正式发布——全国夏粮总产量成功达到了2994.8亿斤,其中小麦的产量为2763.2亿斤,这一成绩标志着我国夏粮实现了稳定增产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的副司长魏锋华指出,尽管今年的夏粮产量有所下降,不过下降的幅度并不大,整体上产量依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2023年,我国夏粮产量迎来大丰收,总量高达2923亿斤。紧接着,2024年夏粮产量在2023年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增加了72.5亿斤。今年的夏粮产量是在2024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取得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今年河南、陕西等主产区遭遇了较为严重的旱情,诸多困难接踵而至,但依然实现了2025年夏粮的稳定丰收,实属不易。
政策对路,农民种粮有盼头——
提升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保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稳定性,拓展完全成本保险及种植收入保险的投保范围,同时启动并实施在中央统筹指导下的粮食生产与销售区域间的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自今年起,我国持续增强对粮食种植业的扶持力度,接连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热情,全国夏粮的种植面积达到了3.99亿亩,整体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量稳质升,耕地夯基促丰收——
今年夏粮的种植面积维持了稳定状态。同时,各地正不断推动实施高标准的农田改造工程,致力于提高耕地的整体质量。据行业内的专家透露,通过实施这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常可以使粮食的产量提升大约10个百分点左右。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打造出超过10亿亩的高标准农田,同时建成了超过1000万公里的各类田间灌溉与排水渠道,这显著增强了农田的抗灾减灾能力,为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实现丰收和增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科技创新,良种良机提单产——
依托科技进步,我国正致力于发展以内涵为核心的高级现代农业,此举正为夏季粮食生产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种子被视为农业领域的“核心”。我国农科人员持续致力于搜集种质资源、研发新型品种以及推广田间种植,紧紧围绕种业振兴的目标不懈努力。“普冰03”、“中麦578”、“轮选49”、“航麦802”等,自今年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一批适应性强、产量高的新型小麦品种陆续问世,从源头出发,为粮食产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潜力。
田间地头,农机装备助力丰收。今年夏季收割期间,全国共部署了80万台以上的联合收割机。每台收割机平均每天可收获80亩土地,这一效率比五年前提升了30%以上。此外,麦收的整体进度也比往年提前了2至3天。
6月18日,一台收割机正在山东省烟台市的一块试验田中作业,进行小麦的收割工作(附有无人机拍摄的图片)。这一影像由新华社记者孙文潭所拍摄。
在辽阔的田野间,日益先进的农业机械正得到广泛使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据农业农村部提供的数据,我国农业生产目前已迈入以机械化为主力的时代,全国农作物的耕种与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75%,其中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尽管夏粮在整个年度粮食产量中仅占四分之一左右,但其产量的稳定对全年的粮食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再者,小麦作为夏粮中的主要作物,它不仅是城乡居民日常饮食中的主要粮食来源,其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各方齐心协力,夏粮产量稳定且丰收,这不仅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为应对国际形势的复杂与严峻、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回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策划: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