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汉L和唐L发布会!四驱纯电版后桥电机峰值功率达580kW?
比亚迪和大马力超级跑车,搁以前是两个八十杆子都打不着的词。
可从上周开始,这俩竟然画上等号了。
今日午后,比亚迪举办了自家两款新车汉L与唐L的发布会,尽管会议内容仅限于对外观内饰设计的解读,并未涉及价格等细节,然而这标志着这两款令人瞩目的新车正式与公众见面。
之所以称其非凡卓越,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电压级别可能已攀升至1200伏,亦非因为它们的刀片电池充电速度可能激增至7倍,更在于汉唐L四驱电动车型所配备的后桥电机,其峰值功率达到了如此之高。
是的你没看错, 580kW 。
笑点在于,这两款车不过是价格在三十万元左右的普通家用车型,一想到这,不禁让人感到好笑。
关于技术方面的内容我们稍后再谈,考虑到之前被称为L的秦宋L与正宗车型差异显著,几乎可以视作是一次全新的换代,因此我们还是先简要了解一下,新出的汉唐L与汉唐车型相比,有哪些显著的差异之处。
初见之下,这两款车最显著的改变体现在外观设计上。然而,我个人认为,在现款车型已经相当出色的基础上,汉唐L的设计并没有给我带来那种翻天覆地的惊艳体验。别急着下结论,且听我稍作辩解。
这里呈现的是新推出的汉L与在售汉车型的外观对照,请花上10秒钟的时间,仔细观察这两款车之间的不同之处。
上新下老
是不是感觉,好像没啥改啊?
答案是,几乎每个角落都发生了变化。大灯的线条、灯组内部的布局、前杠的细节处理、车身侧面的造型以及后肩的装饰结构,都呈现出鲜明的不同。整体上,从之前鲜明有角的风格,转变为现在更加圆润、更具运动感的风格。
类似的故事也在车尾上演,贯穿式的尾灯变得更加纤细、修长且精致,后杠的结构经过了调整,增添了两个类似小米SU7扩散器的装饰。比亚迪的标志也升级为一个发光的标识,巧妙地嵌入到了车尾之中。
上新下老
初次目睹汉L,我便忍不住称赞比亚迪,尽管这可以看作是一次换代,但与旧款车型的外观差异并不显著,既满足了老车主的情感需求,也让新车主能够享受到更为新颖的设计,堪称顶级设计。
结果,瞬间就被唐 L 打脸了。
与现款唐相比,车身轮廓更加丰满且宽阔,整体设计风格转变为当前流行的“大揽胜”款式。车头灯具部分采用了上窄下宽的分体式布局,上部的灯组似眯眯眼,下部的主灯组则巧妙地隐藏其中,而尾灯与汉L车型实现了统一,采用了细长的贯穿式造型。此外,还引入了搭载激光雷达的比亚迪自主研发(包括合作)的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
上中新下老
若未告知你那是唐L,你恐怕难以将它与现行版本的比亚迪唐联想到一起。与汉车型截然不同,这正是换代应有的全新风貌。
关于这款换代设计的成效,我个人的看法仍较为谨慎。相较于那些略显雷同的分体式灯具、贯穿式灯具以及所谓的“大揽胜”设计,我认为现款唐的鹰眼式灯具以及其运动比例设计,在辨识度上似乎更为突出。
不知道大伙怎么看。
但有趣的是,尽管外观设计在变化上有所起伏,汉唐L在内饰设计方面的更新却相当一致。它摒弃了之前大量曲线和可旋转中控屏幕的复杂结构,转而采用了当下流行的仪表和中控双屏幕设计,以及线条简约的清新风格。
上唐 L 下汉 L ,来自 @ 韩路大叔
尽管整体来看并无特别显著的优势,然而或许大家并未留意到一个关键性的细节,而这恰恰是我认为比亚迪王朝系列在内饰设计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那就是终于没有万恶的指纹收集器:钢琴烤漆面板了!
原本以为今日的发布会将提供一些技术方面的讲解,并且可能公布两款车型的预售价,然而遗憾的是,王朝网的主要负责人透露,这两款车型的正式上市发布需推迟至明年三月份。因此,若想详细了解这两款车型的技术细节,我们还需耐心等待。
正如我们最初所述,汉唐L的最关键焦点在发布会前就已公之于众。这便是工信部明确记载的、近期在社交平台及业界资深人士中热议的,那两款性能极为惊人的驱动电机。
首先,我们需参照工信部发布的信息,对汉唐L即将推出的动力选项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
该混动车型很可能配备了最新的第五代DM系统,并分为单电机和双电机两个不同版本。其中,单电机版本的峰值功率达到了200kW,而汉唐L车型则主要依靠这一版本来承担销售重任。
纯电动车型依然被划分为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版本,同时也是本次讨论中大家最为关注的车型之一。
四驱车型的后桥电动机,其工信部指定编号为 ,其峰值输出功率可达到惊人的580kW,而额定功率更是高达300kW。至于后驱车型的后桥电动机,其编号为 ,其峰值输出功率为500kW,额定功率同样令人咋舌,达到了280kW。
在此简要阐述峰值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差异,并解释为何这两种电机被誉为恐怖之选。
所谓的峰值功率,就好比是你竭尽全力奔跑时的情况,它代表了电机在极限状态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功率输出。然而,由于电机结构、材料强度以及散热条件等限制,电机能够维持这种峰值功率输出的时间极为有限,通常只有短短十几秒。
棕色为峰值功率,黄色为额定功率
相较之下,额定功率相当于你在呼吸均匀的情况下进行跑步,这表明电机在承受材料强度极限和保持热平衡的前提下,能够持续稳定地运作。
当前众多汽车制造商在宣传电机功率时,往往采取了一种狡猾的策略,即只提及峰值功率,而有意避开额定功率的提及。这样的做法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许多车辆在纸面上看似动力强劲,然而实际表现却与预期相差甚远。
比亚迪的腾势Z9GT为例,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该车型配备的三台电机在最大功率状态下,输出分别为230kW、240kW以及240kW。然而,在额定功率方面,这三台电机的输出则分别是75kW、65kW和65kW。
这类电机的额定功率仅是峰值功率的一小部分,在国内众多车企生产的量产电机中实属常见现象。至于具体是哪些品牌的哪些型号,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免有人误会我在进行品牌间的比较。
回望汉唐L上的那两台500kW级别的电机,便能深刻领悟到它们的威力所在。
该电机的额定功率远超峰值功率的一半,这充分表明,其在结构强度以及油冷散热性能方面,相较于先前方案实现了显著的进步。
更令人惊讶的是,大家注意到这款电机型号中的TZ210,这表明这两台高功率电机的外径仅有210毫米,与众多热门的高功率电机相比,如小米的V8S电机TZ220和极氪310kW电机的TZ235,其外径堪称最小。
小电机内部的小转子扭矩相对较小,若想达到如此高的功率输出,则必须大幅提升转速。正因为如此,这两台电机的最大转速很可能非常高。甚至有博主推测,这两台电机的最高转速可能高达35000转每分钟。
若能大致猜中,那么这款产品将是当前市场上批量生产的、转速位居首位的驱动电机。
令人感到更加惊悚的是,为了确保极高的功率输出和更优的热量管理,汉唐L车型很可能采用了全新设计的超高压电子电器系统。据悉,由脖子哥透露的内幕信息显示,该车型可能搭载全域1200V的高压平台以及7C的放电倍率刀片电池。至于这些信息是否准确,大家不妨耐心等待比亚迪官方的正式公告。
1200V 电控已经上车腾势 N7 和海狮 07EV
综上所述,汉唐L纯电车型搭载的这两款电机,不仅具备高功率和高转速的特点,而且体积紧凑,在1200V的超高压系统架构中,其能耗水平或许还相当低。
某些情况太过离谱,以至于显得不太可信,因此业内许多资深人士纷纷猜测,比亚迪或许采用了双电机串联的技术,即两套定子和转子共享一套输出轴与减速器的创新策略。
当然脖子哥从多方考证了,这俩电机都是单转子,没偷鸡。
嘶。。。迪子你也在月球后面用烟屁股烫外星人啦?
这 tm 还是家用车吗!
在我看来,唯一让人有些微词的地方可能就是,在这样的高功率电机面前,比亚迪却仅仅配备了245毫米宽、45%扁平比的19英寸轮毂。要在赛道上完全发挥出这架电机超凡的功率,如果不事先进行一些优化来增强抓地力,那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仔细琢磨一番,这倒也合乎情理,因为相较于在赛道上通过提升扭矩来增强加速性能,高转速低扭矩的配置本质上更适宜于高速行驶。它不仅能提升车辆的极速,还能在车速较高时提供更充沛的动力。此外,轮胎的宽度适当减小,还能在高速行驶中减少滚动阻力,进而降低能耗,不是吗?
嗯,一定是这样的。
然而,与那些行业前辈们专业细致的点评相比,众多兄弟们在目睹580kW这一数据时,心中所想的往往还是比亚迪新车一直存在的问题:对于一款家用车而言,如此强劲的动力是否真的有必要?
而我的答案还是跟以前一样,有,而且很有必要。
自合资企业时代起,至今不过短短数十年间,关于特定价位车型所需具备何种动力性能的问题,其定义权始终掌握在海外汽车制造商手中。
海外汽车制造商在燃油车时代确立的规则,要求更高的速度和更快的超车能力必须与更高的价格挂钩,这一做法甚至在电气化时代依然存在,他们通过限制电动机的功率来维持这种严格的等级秩序。
即便是在几年前,这些车辆还通过持续降低四缸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使得高性能发动机的入门标准降至200马力,甚至更低。我们觉得某些车辆的动力表现要么不足,要么过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参照了海外车企的标准而得出的结论。
在价格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谁又会在意自己所购车辆的动力是否更强劲,加速是否更为迅捷呢?
当一辆售价30万元的汽车已能提供超过1100匹的最大功率和近600匹的持续功率时,你是否还会对那些售价动辄几十甚至上百万,却仅有数百匹峰值功率的所谓传统豪华品牌车型情有独钟呢?
这种违背常规的愉悦体验,在我看来,正是比亚迪这两款电机,以及众多同行品牌所采用的高转速电机,其存在价值的核心所在。
特别要留意的是,随着家用车型动力性能的显著提升,道路上因超速和激烈驾驶导致的事故数量逐渐攀升。我认为,在汽车制造商降低高动力车型购买成本的同时,或许也应该相应地提升驾驶这些高动力车型的操作难度。
小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驾驶安全保护”功能,新车的最高速度被设定为140公里每小时,同时性能模式也被禁止使用,只有当驾驶里程累计至300公里之后,该功能才能被解锁。在我看来,这就像布加迪的双钥匙系统一样,是一种既积极又富有意义的创新尝试。
当然,考虑到现在汉 EV 在叫专车时颇为常见,汉 L 的问世使得在急需赶飞机的情况下,选择专车的理由又增多了几分。
“ 师傅我赶时间。 “
“ 稍微快点就行,安全要紧。 ”
“ 什么叫我有没有坐过 F1 赛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