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来临,江苏泗洪等地抢抓农时,全国三夏麦收全面展开
夏收时节将至,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各区域纷纷抓紧农忙时机,运用机械化手段减少损失,力求做到颗粒归仓。在5月24日这一天,泗洪县重岗街道林场社区的麦田中,农民们趁着晴朗的天气,操控着收割机,加紧收割小麦。周鹏摄影,影像中国。
从农业农村部传来消息,截至5月26日下午5点,我国各地共收获夏粮小麦达到7005万亩。近三日内,每日机械化收割面积均超过400万亩,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小麦机械化收割工作已全面启动。目前,小麦收割进度已接近总量的20%,在西南地区和湖北,收割工作已接近尾声;河南的收割进度超过了30%;安徽、江苏等省份的收割工作也已开始。
根据调度信息,今年我国在“三夏”期间将投入超过1700万台(套)各类农机具,全力推进夏收、夏种以及夏管工作的机械化进程。具体来看,联合收割机的数量超过80万台,而参与跨区作业的更是达到了20万台以上,这样的规模足以确保夏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每秒可处理9至10公斤重量的联合收割机已成为跨区域作业中的主流设备,而配备北斗导航定位和作业监测等智能化功能的联合收割机也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一线,这些设备将为机械化收割的快速高效推进提供坚实的保障。
农业农村部携手交通、公安、气象以及石油石化等多个部门,共同强化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的保障工作。目前,多个麦收重点省份已建立3400余个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点,并在4800多个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立了农机专用绿色通道,对跨区作业的农机简化了核验流程,确保快速免费通行;同时,组织建设了5800多个农机优先优惠加油通道,全面加强“送油下乡”及“送油到田”服务,全力确保作业所需的油料供应。
为了切实提升农业机械在应急救灾方面的实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如强降雨、连绵阴雨等恶劣天气带来的挑战,农业农村部加大了组织力度,指导小麦主产区提前筹划农机应急工作方案,签署了区域间的互助协议,并迅速启动了抢收和抢烘作业。截至目前,我国麦收主产区已设立区域性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站点3900余处、农业应急救灾中心2020余处、常态化的农机应急作业队伍6900余支。5月22日,河南、湖北等地区遭遇了大面积强降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开展雨前抢收工作,通过人歇机不停歇的方式持续作战,短短24小时内,实现了超过800万亩的机械化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