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长江万州段生态之变:消落带治理成效显著,水鸟栖息森林覆盖率高
12月初,长江万州段江面辽阔,水清见底,两岸郁郁葱葱。江边水下,一排排耐水性的中山杉树梢露出水面。这片区域过去是一块荒凉的江边消落带,由于水位周期性的升降,很少有植物能够在此生长。然而,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积极努力,在该消落带上打造了美丽的景观带。
移开目光,江畔之外亦见变迁。截至目前,万州区已基本完成对主要山体及长江干支流两岸适宜造林地的全面绿化,长江万州段的生态防护体系已初步建立。如今,全区森林总蓄积量达970万立方米,长江两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4%,共有156种越冬水鸟在此地筑巢,其中不乏24种珍稀品种。
栽植中山杉从208株到3200亩,绿化江岸70余公里
消落带治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长江万州段,两岸的消落带涨落变化幅度高达30米。在蓄水期间,耐旱的植物会受到淹没;而在枯水期,耐淹的植物则会面临干旱的困扰;若是没有植物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将加剧,同时还会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多年来,万州区致力于采用“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策略,努力改善消落带的生态环境。自首批208株中山杉在170米水位处稳固生长,这片荒滩逐渐披上了绿装。
在修复工作中,长江万州段的消落带被细分为保留区、生态修复区以及工程治理区三大类,总计划分为80个段落。在生态修复区,种植了中山杉等能够耐受盐碱和喜爱湿润环境的植物,而原本裸露的河滩也逐渐转变为能够抵御水淹的草甸生态系统。截至目前,长江万州段已种植中山杉超过3200亩,实现了江岸绿化超过70公里的成果。水位上升之际,那高耸挺拔的中山杉仿佛在水面之上独自矗立,其叶随着季节的变迁,从翠绿渐变为金黄,再转成火红,构筑出一道红绿交织、色彩斑斓的“水上森林”风景带。
中山杉与滨江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万州区大周镇的岸边逐渐兴起旅游业。“十里滨江长廊”与“日月广场”等景点声名鹊起,如今大周镇已培育出40余家特色民宿及农家饭庄,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游客络绎不绝,我计划增设亲子互动区域,以便游客们能更深入地感受乡村生活,进而提高我们的收入水平。大周镇的刘昌月村民,凭借自家的房屋经营民宿,年收入超过十万元,这让他对在家乡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绿水青山富了百姓,90万亩产业林基地绵延两岸沿线
位于与大周镇相隔一座山岭的熊家镇腊烛村,那里遍野都是枇杷树,它们构成了这个小山村的独特景观。
崔吉元,腊烛村的一位年过六旬的村民,曾仅有4亩枇杷地。然而,得益于政府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他的枇杷地面积已翻了一番。如今,每年仅枇杷一项的收入就超过10万元。
熊家镇已培育出“麻子”、“五星”等众多高品质枇杷品种,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助力2000余户村民实现增收。这小小的枇杷不仅让山峦披上了绿色,也让当地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沿着长江的这段水域顺流而下,眼前尽是红橘、柠檬、青脆李、玫瑰香橙等果林连绵不绝,覆盖了长江两岸的90万亩产业林基地。这些群众触手可及的碧水青山,变成了他们致富的金山银山,真正实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理想。
万州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加大了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力度,全面系统地推进了国土绿化及生态保护治理工作,从而使得绿色安全屏障更加稳固。我们秉持着生态环境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将全面绿化与重点工程有效结合,同时注重森林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升。此外,我们还统筹考虑了本地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性修复治理,并协调推进了全域绿化的工作。万州区委相关领导表示,该区已投入超过8亿元资金,陆续开展了包括新一轮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以及国土绿化提升在内的多项林业关键生态修复项目,涉及面积近百万亩。
21条次级河流水质提升,保护长江河道与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双赢
长江流经万州,其路径全长约为80.4公里,水库的水域面积广阔,达到了100平方公里,并且拥有21条支流。
过去,我不敢轻易前往河边,那里遍布泥泞的坎坑,尤其在雨天,更是污水横溢。如今,河面变得干净整洁,堤岸平坦,家门口已经变成了休闲的好去处。年过六旬的冉振秀就住在新田河边,每天晚餐后,她都会和邻居们一起到河边散步。两年前,万州区新田河油沙段的水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开始,该修复工程涵盖了护岸建设、水生态的恢复以及截污清淤等多个方面。随后,景观廊道、堤坝护岸、沿岸绿植等相继建设完成。
新田河是万州区以河长制为抓手、提升全域水质的成果之一。近期,该地区持续加强水污染整治、水生态恢复和水资源保育的“三水共治”工作,设立了生态保护的红线、环境质量的底线、资源利用的上限以及生态环境准入的清单,对多项目不符合一公里产业管控要求的情况进行了拒绝,关闭了公里范围内的污染源,依法取缔了25个非法码头,并对54个长江岸线利用项目进行了整治。
万州区不仅沿长江河道保护线外侧设置了宽度不小于50米和100米的绿化缓冲区,而且在这些区域栽植了三角梅、景观树等多种植物,并建成了红砂碛、天子湖等湿地公园。这些缓冲区得到了严格的管控,既保护了长江河道,又提升了万州区滨水城市的整体品质,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重效益。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工业废水排放均符合标准;餐饮船只已被彻底淘汰;各乡镇污水处理厂陆续投入使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覆盖面达到百分之百;21条支流水质持续改善……目前,万州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维持在330天以上,长江万州段水质总体维持在Ⅱ类水平。
环境越来越好的万州,绿水青山正擦亮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