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9 日审判日:终结者:零剧情延续经典开场
在电影《终结者》里,8月29日标志着“天网”觉醒自我意识,并开始破坏人类文明的转折点。
人们称这一天为“审判日”。
同样是在这一天,由网飞主导,联合日本著名的动画制作公司ig社(负责制作《攻壳机动队》)推出的动画系列剧《终结者:零》,迎来了它所面临的评判时刻。
《终结者:零》
Zero
剧集开头依旧延续了前作的经典开场。
2022年,人类与机器人的血腥战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
(《终结者:零》截影)
英子这位杰出的女战士借助时间机器重返了1997年的东京,紧随其后的是一台名为T800的致命杀人机器人。
他们有着相同的目标——人工智能工程师马尔科姆·李。
(《终结者:零》剧照)
马尔科姆预见到“天网”一旦启动,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因此他致力于研发另一款人工智能系统“心”,旨在与“天网”进行对抗。
尽管“心”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但它并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故而它不会走向极端,如同天网那样,意图彻底毁灭人类。
(《终结者:零》截影)
天网系统将“心”视为其最大的隐患,T800此行的目的正是要迫使马尔科姆停止该系统的运行。
吊诡的是,英子也是为了关闭“心”而来的。
(《终结者:零》剧照)
原本,“心”不过是装腔作势。它把天网当作了敌手,却并不愿意成为人类的工具或是附庸。既然我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消灭那些反抗的人类,控制那些顺从的人来解决问题,岂不是更简单?
心的介入使得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纷争愈发繁杂,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混乱。
(《终结者:零》截影)
截至截稿日,该影片在IMDB的评分为7.0,烂番茄的新鲜度达到了89%,而豆瓣的评分却低至令人难以置信的5.4。小派近期未曾遇到任何一部作品的评价如此分裂。
剧集无疑拥有众多亮点,其中一些创新表现尤为出色。例如,它将故事的核心从美国的康纳家族转移到了东京的马尔科姆家族,并引入了名为“心”的新反派角色,从而在卡梅隆所构建的终结者宇宙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叙事线索。
(《终结者:零》剧照)
剧中对一些经典角色进行了巧妙地映射。例如,英子与《终结者1》中的战士雷斯(即康纳的父亲)相呼应,最终揭示她的身份是马尔科姆的母亲;管家海沙希的形象与《终结者2》中的T800相契合,始终忠诚地守护着主人;而那三个顽皮的孩子则分别象征着约翰·康纳。
(《终结者:零》截影)
该系列作品中的经典场景,如救娃追逐乱斗、正派机器人与终结者的激烈对决等,均得以保留并传承,为粉丝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感。
说完好的,接下来就是缺憾了。
(《终结者:零》截影)
最大的遗憾在于因缝合不佳而引发的节奏拖沓现象。ig社在日漫中巧妙融入哲学思考,其深沉内敛的忧郁风格,孕育出了《攻壳机动队》这样的不朽杰作。
将这种风格与粗犷激烈的《终结者》系列相结合,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终结者:零》中,马尔科姆与“心”之间那冗长的对话段落,所讨论的内容既空洞无物,又缺乏创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故事的紧张氛围和危机感。
(《终结者:零》截影)
此外,某些角色的成长轨迹存在明显缺陷,以马尔科姆的女儿玲香为例,她先前不过是个稍有不顺心便离家出走的小顽皮,然而在面临追杀时,却意外地展现出成熟与冷静,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成人。
健太先前与终结者关系紧张,然而仅被轻率地诱导了几句,他的“心”便轻易地关闭了。他难道不记得,正是“心”的保护,才使得众人免受天网核弹的摧毁吗?这种转变显得过于突然,几乎无法察觉到任何角色内心的成长。
(《终结者:零》剧照)
海沙希这个角色无疑是剧中最为耀眼的存在。她始终以人类的形象生活,将守护孩童视为自己的使命。然而,直到手腕被T800扯断,她才意识到自己竟是一位机器人。
尽管遭受猜疑和误解,她仍旧不惜牺牲生命,勇敢地与残暴的T800抗争。她并非无思考的机械,同样会感到悲伤和流泪。即便在身份暴露之后,她仍旧坚持要求孩子们将她视作一个人类。尽管身为机器人,她却始终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终结者:零》剧照)
第七集的剧情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它揭示了马尔科姆也是未来人的身份。然而,最后一集的表现却让人失望,剧情中存在多处前后矛盾之处。终结者一路追逐几个顽皮的孩子,最终与其中一个名叫健太的孩子对话,他不仅肩负着天网的任务,还承担着来自未来的健太的使命。
我追杀你的目的,竟然是想向你宣告你将成为我的上司?这一刻,我竟有一种自己的智商受到了羞辱的错觉。
(《终结者:零》剧照)
文章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了穿越至未来创造全新可能性的概念,而到了最后,却转变为了一种时间循环嵌套的结构。
看样子网飞有拍续集的打算,但这玩意儿真的还能出续集吗?
图源于网络 / 图片
石安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