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一以贯之不变
——写在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之际
自2025年5月20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开始实施。
第一部针对民营经济成长的根本性法规;首次将“两个坚定不移”纳入法律条文;首次确立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首次明确指出“推动民营经济持续、稳健、高品质发展,是国家持续秉持的核心战略和政策”……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与执行,在我国民营经济成长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国对民营经济成长的根本指导原则和方针,已融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并将持续坚定地执行与贯彻,绝无改变之可能,亦无动摇之迹象。在今年的2月17日举办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国家领导人的言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站在这个时点,回顾改革开放40余年间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轨迹,观察众多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推动整体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方能够深刻领会法治保障的深远影响,也更能洞察民营经济所拥有的无限前景。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颁布并执行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其关键原因在于,我国民营经济已发展至相当规模,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显著比重,为推动其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浙江义乌,历经“鸡毛换糖”的岁月,如今已成为“世界超市”;福建晋江,从“贴牌代工”的起步,如今正向“品牌出海”迈进;深圳华强北,由“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盛名,正向“全球硬件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不断迈进……在过去的40多年里,民营经济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其作用和地位也日益显著。
实体经济底盘中,民营企业举足轻重。
4月10日,安踏宣布了一项重大举措,即以2.9亿美元的全资收购德国知名服装品牌狼爪。这一战略布局标志着安踏从最初的来料加工,逐步发展到创立并主导多个独具特色的品牌,如迪桑特和始祖鸟等,从而成功跻身世界第三大综合体育用品集团。
“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
华为,在基础研究领域深耕细作,大举资金投入,勇攀高峰,成功推出了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以及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格力,坚守原则,不追求短期利益,其产品已远销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耀玻璃,将一块玻璃做到极致,全球范围内申请的专利数量超过2000件……这些民营企业扎根实体经济,不断取得进步,日益壮大。自新时代开启,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实现了显著增长,从2012年的1085.7万户攀升至现今的超过5700万户,其在全国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也从79.4%上升至92.3%。此外,这些企业在进出口贸易和税收方面的贡献超过了五成,而在城镇就业方面的贡献更是高达八成以上。
创新发展赛道上,民营企业能量满满。
一家企业,创办10年,能“闯”出多大动静?
极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该公司致力于研发与创新,力求卓越,成功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其产品出货量已跃升至全球家用投影市场的前列。
西井科技成立于2015年,该公司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台正向设计的无人驾驶重型卡车,其产品与服务已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落地应用。
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自力更生的经营理念,成功占据了市场先机。该公司不仅成为全球首个公开销售高性能四足机器人的企业,而且还是业内率先实现产品商业化的公司。
创新不受出身限制。人工智能领域勇攀高峰,人形机器人遍布全球,外贸“新三样”乘风破浪,杭州“六小龙”震惊世界……在我国创新领域,民营企业的创新热情愈发高涨。目前,民营经济中汇聚了超过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2%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超过60%的A股上市公司。
国际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不可或缺。
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企业发展的信心并未动摇。“优质产品总能吸引新客户。”汪楠这位义乌商户,历经一年时光,走访了近百家工厂,将1800余款五金工具悉数陈列于80平方米的店铺之中,从而在国际形势波诡云谲的背景下,拥有了处变不惊的信心。
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逆流,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依然坚定不移。5月份,比亚迪正式宣布其欧洲总部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设立,该总部将负责销售、售后服务等关键职能,并有望创造上千个就业机会。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参与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企业崭露头角。
扎根于中国大地,同时展望全球视野,我国民营企业借助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政策,实现了更为卓越的发展。自2012年起,这些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0%,其在全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也从原先的约30%攀升至超过56%,从而确立了我国外贸领域第一大主体的地位。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中具备进出口业绩的企业数量达到了45.5万家,这一数字刷新了历史同期记录,同时,这一比例占据了同期所有具有进出口业绩企业总数的86.1%。
在经营能力、技术革新、产业布局、海外业务、公司管理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显著提升,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激发创新活力、扩大就业机会、提升民众福祉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强劲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助力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关键力量。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民营经济将承担更为重大的使命,肩负更为繁重的责任,并展现出更为显著的作用。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
颁布并执行促进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彰显了党和政府一贯坚定地扶持民营经济成长壮大的坚定立场。
国家领导人不断重申“毫不动摇坚持”和“三个稳定不变”的原则,先后两次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始终关注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为同路人,并带领全党全国共同努力,推动民营经济的繁荣与壮大。
一次次直面交流,构筑了政府机构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心灵之桥”。
4月8日和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举办了两次座谈会,旨在倾听民营企业对于当前经济状况、应对美国和加拿大加征关税措施、以及稳定外贸和就业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紧接着,4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了第九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邀请了10家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小巨人”民营企业分享他们的困境和提出建议;再之后,4月18日,商务部召开了推进会议,对内外贸一体化以及外贸优质产品推广活动进行了部署。面对美国政府滥用关税政策,相关部门迅速与民营企业展开对话,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难题,并增强他们的信心。
在民营企业面临挑战之际,党和国家伸出援手提供支持;在它们陷入迷茫之时,党和国家提供指引,其目的在于让民营企业能够安心地大胆前行。
国家发改委负责搭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常态沟通及问题处理平台;山东省出台了政商交往的负面行为清单以及清正廉洁民企建设的指导文件;海南省推出了针对企业活动的综合监控系统,并规定相关部门进企业调研需提前预约;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为每家企业配备了专属联络员,并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各地各部门纷纷采取行动,全力打造亲民、清正的政商关系,从而让民营企业的发展更加放心和舒心。
一项项实打实的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破壁垒、疏堵点、强保障。
清单内容持续精简。自2018年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后,我国已对清单进行了四次修订,逐步放宽了在交通、能源、养老、医疗以及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准入门槛。近期,《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正式发布,与2018年版相比,事项数量减少了约30%,此举将有力促进民营企业拓展更多业务领域,助力其实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越放越活。在高铁领域,杭绍台铁路的率先突破之后,杭温高铁作为第二条由民资控股建设的高速铁路,已顺利投入运营;在核电领域,自2020年起,包括吉利、万向等民营企业已通过参股形式参与到相关项目中,2024年8月批准的5个核电项目,民间资本的参股比例已升至10%,而部分核电项目的民间资本参股比例甚至高达20%……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项目中,民营企业的身影正日益增多。
自新时代起,我国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加强法治建设,陆续发布并执行了一系列旨在激励、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完善产权保护体系、依法保障产权权益,全面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优化商业环境的相关条例,修订反垄断法,以及推动民营经济领域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得以享有更加稳固、公正、清晰且可预见的成长环境。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深化改革的进程需要持续推进,必须确保改革与法治的紧密结合,运用改革的动力来推动法治的进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要求。经过严谨的研究、深入的讨论以及多次修订,并遵循了必要的立法步骤,民营经济促进法最终得以顺利颁布并实施。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基本政策和有效措施,已转变为法律制度,这将通过法治的稳定性来不断提升发展的确定性。
夯实基础,稳固预期,着眼未来。实践充分证实,推动民营企业持续壮大是长久之计,而非临时之策。众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放宽束缚,轻装前行,全力以赴谋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颁布并执行针对民营经济的推动法律,无疑将为众多民营企业及其领导者带来更加稳固的信念和勇气。
外部环境正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我国国内经济虽有回升迹象,但其基础尚不稳定。民营经济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挑战和难题。然而,我们还需认识到,这些困难和挑战仅限于局部,而非全局;它们是暂时的,而非持久的;且是可被克服的,而非无解的。
信心与底气,来自坚实的法治保障、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九章第七十八条,对市场进入、资源扶持、规范运营、服务保障、权益维护等环节制定了法律准则,确保了公平竞争环境下的“非禁即入”原则,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平等利用,强调了法律保护中的“不容侵犯”原则,并激励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新生产力培育中发挥积极作用……这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直击问题核心,满足了企业的期望,让众多民营企业家深感许多条款深入人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国家发改委强调,将不断强化措施,打破市场进入和公平竞争的壁垒,并着力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司法部计划全面展开针对企业执法的规范化行动;金融监管部门将推动金融机构增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将切实执行推动民营经济成长的各项政策,将法律体系持续转化为实际成效,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得到加强和优化,进而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信心与底气,来自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
国内电商平台推出了“出口转内销”的餐具系列,短短6小时内,销量便冲破了4万件大关。这一成绩让原本未曾涉足国内电商领域的王昌兴负责人倍感振奋,他感慨业绩远超预期,并表示未来将陆续推出更多迎合国潮审美的陶瓷产品。
今日之中国,坐拥超大规模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充沛的人力人才资源等众多有利条件,经济持续向好的总体态势并未发生改变,且未来亦将保持不变。在需求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为机制灵活、创新意识浓厚、能迅速应对市场波动的众多民营企业创造了众多新机遇,并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民营经济必将不断站上新的台阶。
信心与底气,还来自中国民营企业坚韧而强大的发展内生动力。
儿童安全座椅及婴儿车产品已销往全球90余国与地区,在多数国家的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一……即便对美国市场的出口曾短暂受阻,好孩子集团董事长宋郑还依旧保持镇定自若:“面临危机时,更要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每年数百项专利技术,领先于全球同行业,我们又怎会畏惧挑战?”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篇章里,诸多民营企业历经风雨、谱写传奇,展现出令人动容的创业故事:新希望集团,走过43载春秋,成功抵御了猪周期、国际金融危机等重重考验,成为全球农牧与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宁波臻至模具,面对疫情挑战,顽强拼搏15日,成功承接了原本由外国厂商承担的模具订单;广州明珞装备,即便资金紧张,仍坚持技术攻关,成功进入顶级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展现了中小企业也能成就大事业的豪情壮志……
我国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蕴含着独特的灵性,更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这种特质构成了民营经济的本质属性,它跨越了历史的长河,传承着不朽的精神,更是通往成功未来的关键所在。
新时代的征程中,民营经济展现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前景一片光明,大有作为;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正迎来大显身手、发挥作用的绝佳时机。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鲜明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推动民营经济壮大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明确立场。我们需坚定发展信念,增强发展信心,保持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民营经济必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出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