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公布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收入降1.6%,支出增3.4%
财政
部3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主要是由于部分中央金融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等一次性因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096亿元,同比增长3.4%。根据今年的支出预算,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为15.2%,高于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最新数据来看,财政支出进展相对较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排在前列。
具体来看,今年1-2月,全国税收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 7507 亿元,同比增长 11%。其中,国内增值税15128亿元,增长1.1%;证券交易印花税为人民币 238 亿元,上升 58.9%,主要受股票成交量按年上升所带动。
广东凯证券首席经济师罗志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增值税小幅正增长,与1-2月份工业增加值和服务增加值的良好开局相匹配。同时,印花税的大幅上调与稳定股市的效果有关,中国经济在今年年初稳中开局,资产的重估也带动了指数和交易量的增加。”
一些行业的税收也表现良好。其中,从制造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和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税收收入分别增长了36.3%和9.5%。服务业方面,加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文体娱乐业税收增长14.6%;数字经济发展势头不断增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19.4%,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16.9%。
“1 月至 2 月,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达到 15.2%,明显高于过去三年同期的平均水平。财政支出的加速反映了“精进精准滴灌”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告诉记者。通过提前发放专项债券额度、优化预算执行机制等措施,将财政资金转化为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实物工作量,不仅为稳增长提供关键支撑,也凸显了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针对性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支出结构得到优化,社保就业、教育、科技支出增速高于总支出增速,反映出财政支出正朝着惠民生、增后劲的方向努力”。罗志恒表示,其中,社保支出快速增长可以缓解居民后顾之忧,通过稳定就业增加居民工资收入有利于提振消费;教育和科技支出的较高增长率,有利于形成“教育—人才—科技”的良性循环,促进新生 产力的发展,优化供给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主要支出领域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40亿元,增长6.7%;教育支出7377亿元,增长7.7%;卫生支出3512亿元,增长0.6%;交通支出1916亿元。 增长 2.3%;住房保障支出1345亿元,增长3.5%;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153亿元,增长5.8%;科技支出1122亿元,增长10.6%。
2025 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更加有力和力度。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随着去年第四季度增量政策一揽子效应的持续释放,加上今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将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向好、稳步前行。财政部将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丰富和完善政策工具箱,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兰佛安说,今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统筹运用政府债券、财政贴现、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各种政策工具,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地区等政策的协调,发挥好政策的“组合拳”。
当天发布的《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实施情况报告》指出,2025年,将重点支持全面扩大内需、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以及加强科学的财务管理。这些措施包括加强民生保障,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实施刺激消费专项行动,加大对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力度;统筹利用好各类政府投资资金,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投入;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中央科技投入,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缓解小微企业等商业主体融资难、资费高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2024年,中国财政平衡目标基本实现,财政运行在复杂环境下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李旭红表示,展望 2025 年,财政紧缩将持续,结构性压力和可持续性挑战将并存。财政部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大努力、更有力度,发挥好政策“合拳”,通过精准政策实施和协调推进中长期改革,中国财政将实现稳增长、防风险、改革的动态平衡,为经济平稳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魏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