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姚明首谈冲击NBA坎坷路,从擦肩而过到自信迎挑战
在 2001 年的那次《杨澜访谈录》中,姚明首次向公众透露了他向 NBA 挑战的艰难过程。尽管他当时还未踏上美国的土地,但他已经显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和责任感。
一、与 NBA 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杨澜询问姚明是否曾考虑过参加2001年的NBA选秀,姚明坦白道:“那时我确实有过这样的机会,然而上海队和国家队的事务让我无法抽身。”他还回忆起了自己得知王治郅成功踏入NBA的复杂心情:“我一方面为他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却又有些不甘心。”我查阅过那一年的选秀名单,发现泰森・钱德勒在第二轮被选为球员,我们曾经有过交锋,我对自己在NBA的表现充满信心。
二、压力与成长:从 CBA 到国际赛场
面对“是否担忧难以适应NBA的激烈竞争”的询问,姚明表现出令人惊叹的自信,他轻描淡写地说:“有什么可怕的?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被球队退回!”他透露,在每天的训练结束后,队友刘炜会悄悄给他送来鸡蛋,以补充他的营养,而从小父母传授的理财观念,使得即便每周只有10元的收入,他也能坚持将钱存入银行。正是这样的朴素成长经历,塑造了他那坚韧不拔的个性。
三、对未来的思考:篮球之外的人生规划
在访谈过程中,姚明已经开始规划自己退役后的生活规划:“篮球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环。我期望在将来能为我国篮球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比如推动青少年篮球培训工作。” 他特别强调,自幼父母便教导他“无论获得何种成就,都应保持谦逊”,这一教诲贯穿了他整个篮球生涯。
四、与泰森・钱德勒的 “世纪对话”
当杨澜提及“你曾说过可以随意击败钱德勒”的话语,姚明笑着回应:“那已是98年耐克训练营的往事。当时教练预言他将来能进入NBA,我便全力以赴地比试了一场,最终果然取得了优势。”这次对话不仅彰显了姚明的篮球实力,还进一步彰显了他对自己定位的明确认识。
审视这段访谈,我们不仅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姚明当年的激情与活力,而且深刻地领悟到他作为中国篮球界象征人物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正如他在访谈结束时所言:“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我的成就离不开众人的帮助。”这种谦逊和感激之情,或许正是他成为“中国象征”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