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指明多样文明重要性,交流融合推动世界进步
“世界之丰富多彩,源于文明的多样性。”在7月10日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所发的贺信中,我国领导人明确强调了不同文明对于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
物品的多样,乃是自然之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国家与民族,由于各自独特的文化传承、历史背景和社会体制,孕育出了风格迥异、特征鲜明的各类文明。
世界千姿百态,多样性的存在正是人类文明之美的体现,同时也是推动世界进步的源泉与动力。2021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周年的重要会议上,我国领导人曾对文明多样性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刻阐述。
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众多文明的交汇与相互促进,共同织就了人类文明璀璨多姿的花园,描绘了各国各民族携手共进、共创辉煌的壮丽篇章。
文明之所以能够相互交融,正是因为其多样性,而正是这种交融,使得不同文明得以相互学习,进而实现共同进步。在2019年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我国领导人就如何共同构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明辉煌前景,为与会各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繁荣与人类的发展,均与文明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密不可分。在今日,我国领导人再度强调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深远意义。
目前,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经历着世界变革、时代变迁和历史演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态势和结构亦随之进行调整与重塑。
一方面,文明间的交流与借鉴愈发普遍,追求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声音愈发强烈;另一方面,全球正步入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新时期,诸如“文明间的隔阂”、“文明间的冲突”以及“文明优越论”等观点不时重新浮现。
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人类文明当何去何从?
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构成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正当途径。国家领导人明确为各种文明共同前进指引了方向。
回溯时间之河,国家领导人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视一以贯之:
在地方任职期间,我致力于促进文明之间的交流。在福建,我促成了福州与美国的塔科马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在浙江,我负责指导并支持浙江开展国际文化活动,使得中国美学与法国浪漫相碰撞;在上海,我关注并推动了世界博览会的筹备工作,以此促进中国与全球的交流与合作。
自新时代开启,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对文明观念进行了深入阐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我们倡导并推广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我们诚挚地发出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盛情邀请……
2023年3月,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前景的深邃思考,我国领导人严肃地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全面阐述了我国关于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包容、共同发展以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立场和主张。
以“求同存异、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的全球文明倡议,与各国文化观念产生共鸣,与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和原则紧密相连,其主张逐渐演变为全球共识,正逐步转变为全球范围内的具体探索与实际行动。
中国热切期望与各国携手同行,共同尊崇平等、交流、沟通、宽容的文明理念,积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打造全球文明对话与合作的网络体系,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召开之际,中国再次向全球发出文明交流的盛情邀请。
审视人文精神,旨在教化整个世界。通过文明的对话跨越文化间的隔膜,通过文明的相互学习超越文化间的冲突——这体现了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对人类美好未来所展现出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策划:张晓松
主编:杨依军
主笔:董雪
视觉:朱思明、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